技术知识 |
![]() |
(1)跳蚤的生活习性 1)跳蚤生活史。跳蚤属于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史有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见图6—5)。雌蚤交配后产卵,大多产于宿主毛内或巢穴的尘土中。温、湿度适宜时约5天可孵化出幼虫,幼虫蛆形,乳白色,无眼无足,多在阴暗地面、缝隙中及鼠洞、犬猫窝等处活动。幼虫经3个龄期,适宜条件下2~3周蜕皮两次发育为成熟幼虫,其自行吐丝做茧,在茧内化蛹。蛹期通常1~2周,有的长达1年或更长。成虫羽化出茧需要刺激,如动物来临所带来的空气振动,接触压力,或温度升高,均可诱导成虫破茧而出,否则可静伏于茧内。通常由卵发育为成虫约需1 个月。雌蚤一生可产卵数百至上千个,寿命为l~2年。 2)栖息习性 ①宿主选择性跳蚤寄生于恒温动物体上,绝大多数是体外寄生虫,通常寄生在啮齿动物鼠类体上。因蚤种繁多,对宿主的选择性因种而异,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
不同的宿主选择性,反映了蚤与其宿主平行进化的程度,是蚤类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对宿主及周围环境生态的长期适应性的结果。 由此可见,多宿主型蚤类因其宿主范围广,故在传病上意义很大。 ②寄生方式。根据蚤类依附宿主持久的程度和吸血的频率,通常分为3种类型。
③孳生地。由于跳蚤的卵没有黏性,常掉落在宿主的巢穴中,又因巢穴内有成蚤粪便且有机物丰富,温、湿度也适宜,因此蚤类多孳生在宿主的巢穴中。在人的生活环境中,可由于家鼠、家庭饲养狗、猫等的出没,孳生于居家屋角、墙缝、床下、土炕等处的尘土中。 3)吸血习性。雌、雄蚤类均能吸血。其吸血频率,一次吸血的时间和血量往往随蚤种、性别、气温和宿主等因素不同而异。毛蚤吸血频率较巢蚤高,雌蚤较雄蚤高。在自然条件下每日至少吸血2~3次。跳蚤对温度反应敏感,只有宿主体温正常时,它才寄生。若宿主发病体温升高或死亡后体温下降,则立即转移至其他宿主身上吸血,因此犬、猫、鼠体上的蚤都可以到人体上吸血,这就极大地为流行病创造了条件。蚤类吸血时,常常时吸时停,并同时排粪,这一习性也为传染疾病创造了条件。 (2)家居螨类的生活习性 尘螨与营自由生活随仓储物品、食品进人家居环境的粉螨合称家居螨类。尘螨是全球性分布的小型螨类,普遍存在于人类居住和工作的环境中。尘螨及其代谢产物是强烈的过敏源,可以引起尘螨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尘螨特应性皮炎,严重的危害人体健康,对儿童尤甚。不仅可以在粮食及其加工品仓库中找到粉螨,也可以在干果类、乳制品仓库中,甚至在中药材及其成药内也经常可发现,此外,尘螨还出现在居家环境的积尘中。 1)生活史。尘螨与粉螨的生活史一致,均分为5个时期,虫卵、幼虫、第一若虫、第三若虫(无第二若虫)和成螨。在适宜条件下完成一代需20~30天。
2)栖息习性。尘螨分布广泛,大多营自生活。屋尘螨主要孳生在卧具的被褥、枕头、沙发、软垫中,及不常洗涤的棉衣或毛衣上;粉尘螨主要在面粉厂的回袋车间、陈旧面粉中、棉纺厂清花车间及食品厂、中药材仓库等的地面孳生;粗脚粉螨常孳生于稻谷、大米、小麦、面粉、饲料、烟叶、中草药材中,也可孳生于鼠洞、鸟巢、鸡窝、干草堆,甚至在土壤中也有发现;腐食酪螨经常大量地发生于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的储藏食品中,如火腿、奶粉、干酪、鱼干等,禾谷类中亦有发现。 3)食性。尘螨为啮食性的自生螨,以粉末性物质为食,动物的皮屑、面粉、棉予饼、霉菌等都可能成为它的食料。 4)活动。尘螨发育需要的温度为10~32℃,而最适宜温度为25~C±2℃。温度高时发育快,但死亡率也高,超过35~C则逐渐死亡。 屋尘螨在一年中以夏末秋初虫口密度最高,春季最低。但因各地气温不同,以至季节消长也有所不同。温度影响尘螨各期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尘螨密度。在适宜温度下,湿度是尘螨发育和繁殖的重要条件,亦是影响尘螨数量的决定因素。每只尘螨约含水分10μg,占尘螨自身体重的75%~80%。I临界平衡相对湿度为70%,低于33%则导致失水死亡,高于85%易于霉菌生长。由于尘螨个体小,因此维持水分代谢至关重要。粗脚粉螨孳生所需的温度在25~30℃之间,相对湿度为60%~80%,高湿及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繁殖最快。 各地温湿度、降雨量、住宅结构、南北地区取暖方式、室内卧具新旧的不同均能影响尘螨的数量。当前在混凝土和使用保湿性及气密性好的新材料住宅中,各个季节都保持着较符合人体舒适的温、湿度环境,通常为15~18℃,相对湿度(RH)为60%~80%,这样的条件很适合尘螨的生长。家庭生活中,当人们入睡约4 h后,枕头、被褥的温度可达到25~29℃,湿度升高5%~8%,为尘螨的生长提供了适宜条件。因此,人类活动为尘螨的散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生活环境中,尘螨不论季节或空气中的湿度高低,多集中在微小生境相对湿度为80%左右的地方。 (3)蚂蚁的生活习性 1)生活史。蚂蚁属完全变态昆虫,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成虫具有明显的多型现象,一般有雄蚁、雌蚁和工蚁。雄蚁变化最小,头比雌蚁和工蚁的小,更圆;触角较长而细。蚁后(雌蚁)个体较大,触角和足比雄蚁较粗,后腹部大。工蚁也属于雌蚁,但无翅,并腹胸部较细,后腹部较膨大,复眼小,单眼无或微小;受精囊一般消失,卵巢极度萎缩。工蚁大小及颜色上常变化很大,当工蚁分为个体差异显著的二型或多型时,头及上颚大的称之为兵蚁,兵蚁职司打仗、保卫、咬碎食物或种子等。 蚂蚁属完全变态昆虫,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成虫具有明显的多型现象,一般有雄蚁、雌蚁和工蚁。雄蚁变化最小,头比雌蚁和工蚁的小,更圆;触角较长而细。蚁后(雌蚁)个体较大,触角和足比雄蚁较粗,后腹部大。工蚁也属于雌蚁,但无翅,并腹胸部较细,后腹部较膨大,复眼小,单眼无或微小;受精囊一般消失,卵巢极度萎缩。工蚁大小及颜色上常变化很大,当工蚁分为个体差异显著的二型或多型时,头及上颚大的称之为兵蚁,兵蚁职司打仗、保卫、咬碎食物或种子等。 1)生活史。蚂蚁的卵很小,常小于0.5 mm,呈白色或淡黄色,形状为细长形、卵圆形或圆筒形。 幼虫头部外露,呈下头式或前头式;体节13节;无复眼;少数种类触角仅留有痕迹;气孔10对,位于中胸、后胸及前8个腹节上;身体几乎总有毛,其形状各异,以一龄幼虫身上的毛最多, 最后一龄幼虫体缩短,不食不动,称之前蛹或预蛹。蛹常包围于茧之中,有的则不具茧;初为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 典型的蚁巢内含有1头或数头生殖雌蚁(蚁后)、数量巨大的工蚁及其后代。雄蚁并不是常年都存在于蚁巢中,不同种类雄蚁产生的季节不尽相同。在合适的季节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同一种类不同蚁巢中的雄蚁与新的未受精的雌蚁交尾。 小黄家蚁不能通过单个雌蚁单独建立新巢,新蚁群的建立是由原蚁巢一部分工蚁将其幼体转移至新的地点而形成的,故建新巢不需要雄蚁和雌蚁。新巢里可由该蚁群中自我产生雌蚁和雄蚁。蚂蚁的生活史如图6—6所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