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知识 |
![]() |
▶ 跳蚤侵害状况调查 学习目标 ◎掌握跳蚤侵害场所调查方法和跳蚤密度调查表的填写方法。 ◎能够确定跳蚤的侵害场所,熟悉跳蚤防制方法的选择及适用范围。 相关知识 1.跳蚤标本的采集方法 (1)从动物身上采集 利用鼠笼或鼠板在野外或室内捕获小型动物,如啮齿类、食虫类或小型食肉类等。捕获后须立即将动物放入布袋内,将袋口扎紧。带回实验室后,用棉花球蘸氯仿或乙醚少许,放入袋内,约10min后,动物和蚤类等体外寄生虫已麻醉或熏死,即可倒入清洁的白色热点瓷盘内,进行检蚤,此时部分蚤类落入盘内,部分蚤类留在动物毛端,可一一取下,放入盛有75%酒精的小平皿内。部分蚤类仍藏在皮毛深处,可用小刷梳刷或用箅子抖落,使跳蚤落入盘内。还要注意将布袋翻转,检出附在袋壁的跳蚤。要注意,一个袋中装一只动物,以免混淆。大型的动物,如家畜等,不能装袋者,可用镊子直接检蚤。为了避免跳蚤逃走,可用棉球蘸酒精将它按住,再检获。在检获跳蚤的同时,对其他体外寄生虫,如蜱、螨、虱等都要一并检下。初步观察平皿内已检获的蚤等体外寄生虫后,应先计数,并一一登记在记录卡。然后放入盛有75%酒精的指形小玻璃瓶中,并放入写有编号、日期、宿主、地点等的标签。标签可用硬铅笔或绘图墨水写,但不可用蓝墨水或圆珠笔写,以免字迹溶化。小瓶口盖紧后,还要用胶布封牢。 (2)从动物窝巢内采集 动物的窝巢是蚤类繁殖的场所,所以可以采到大量的成虫、幼虫和蛹等各时期的标本。有些蚤类本身是巢居性的,在人居室或家禽家畜的居所或仓库内,容易找到其窝巢,但野外动物的窝巢则须留意寻找洞口,顺洞口挖掘。采集时,须将洞口、洞干以至窝巢的泥土和筑窝所用的草屑、羽毛等,全部收集,装袋。如窝巢中动物及其幼仔尚在,可捕捉一并带回,以便鉴定宿主之用。在大多情况下动物已不在,亦可据经验辨识是何类动物的窝巢。 每回动物窝巢和泥土后,分别放入盘中检查。可用蘸酒精的镊子拣子,同样放入盛有酒精的玻璃皿中。如有幼虫或肾,可以检获固定以便观察其形态,亦可仍留在窝巢的碎屑中,待其发育。所以窝巢的混土碎屑须继续保留,在适宜的温湿度下,经数日后再次检查1~2次。保存和记录方法同上。 2.跳蚤侵害的调查方法 跳蚤侵害场所的调查方法主要为到现场勘查,查找跳蚤侵害的依据:如调查人员遭受到不明害虫叮咬的反应、叮咬后出现的皮疹,捕捉到跳蚤是证明跳蚤侵害的直接依据,现场有猫、犬等动物或近期发生过鼠害,也可作为跳蚤侵害的佐证。 3.跳蚤密度调查表填写方法 逐项填写调查表设计的内容,主要内容有:发生的时间、地点,侵害部位、环境状况、原因以及跳蚤的密度状况等信息。表格填写要准确,不应有缺损(见表6-1)。 表6-1 跳蚤侵害状况调查表 4.确定跳蚤侵害场所的方法 (1)在现场发现有跳蚤活动或捕捉到跳蚤。 (2)在同一场所的不同部位及相邻的场所勘查是否有跳蚤活动,确定侵害范围。 5.跳蚤防制方法 (1)环境防制 环境防制是根本性措施。要长期开展卫生运动,保持环境卫生,包括个人和居室卫生,家畜的窝巢要远离人的居室,畜体要经常灭蚤,保持清洁,勤换垫草,彻底消灭蚤类的孳生场所。 灭蚤工作必须与灭鼠工作相结合,在疫区应该注意在灭鼠的同时要灭蚤,否则鼠死后,蚤类另寻宿主,会增加人畜感染的危险。 (2)化学防制 化学防制是紧急处理的手段,也是当前蚤类防制的重要措施之一。使用低毒高效速杀的拟除虫菊酯类,如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等;同时某些有机磷类药物,如敌敌畏,由于其杀虫效果好,仍然在某些外环境的处理中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也可用于蚤类护制。 6.跳蚤防制方法的选择及适用范围 环境防制是控制所有有害生物的根本措施,蚤类防制也应以环境防制为主。但是一旦发生了跳蚤的侵害,则应采取化学防制措施,迅速降低跳蚤的密度,直至完全杀灭。 操作技能 1.确定跳蚤的侵害场所 (1)现场勘查准备 1)工具准备。确定跳蚤侵害场所,需准备手电筒、放大镜、眼科镊子、培养皿;测定跳蚤侵害或密度需准备粘蟑纸或粘蝇纸,也可准备浅白瓷盆、蜡烛或吸尘器;还要准备好记录的笔纸等。 2)个人防护准备。工作人员应穿长裤和长袖衣服,穿长筒水靴,扎紧袖口、裤腿,并将裤腿放入水靴内,裸露部位要涂抹驱避剂。在离开工作现场时,要仔细检查,避免跳蚤带离现场。 (2)现场勘查要点和步骤 1)接到有跳蚤侵害的报告,或根据报告人的描述初步判断为跳蚤侵害时,应携带现场勘查所需要的工具和防护设备,赶赴现场。 2)到达现场后,先询问遭到侵害的范围及产生跳蚤侵害的可能原因。然后穿戴好防护设备进入现场,用电筒仔细检查。检查人员应注意观察自己的裤腿、脚面以及地面,捕捉可疑昆虫,以鉴别确定是否为跳蚤,并确定实际侵害的部位、范围及原因。
![]()
![]() ![]()
|